它的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位于南京“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占地百余亩。始建于1931年,1933年竣工。当年宋美龄常来此休息、做礼拜,因此南京人俗称其为“美龄宫”。 1950年以来,曾经是江苏省高干疗养院,又先后为东郊宾馆和金陵饭店的一部分,后来作为文物景点开放。 两年前---2012年,这座80岁的民国老建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大修。据说,这是80年来首次最大规模的修缮;而上世纪60年代曾经小修过一次。 有幸,有心,记录下一些修缮时的碎片。今天拿出来回看,还是有点儿意思的。
2013年3月,初春的一天下午。大门关闭,小门开半,此时,美龄宫大修工程刚刚开始不久。 巨大的施工告示牌上写着:“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美龄宫)保护工程”。
2013年6月,初夏的一天下午。大门关闭,小门紧闭,施工正在安静地进行中。 你看,对照上下照片,可以看出,“闭馆公告”移到这大铁门上了,左右门柱两侧的文物保护和建筑简介石刻也被抠了下来。
再看看大门的局部: 白色的牌子是2012年12月18日发布的“闭馆公告”。 黑色的石刻,上面的主要文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编号*****、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南京市人民政府、二OO八年十月。
让我们顺着大门西边沿线看一看。这是大修前美龄宫大院北墙,北墙上黑色的石刻就是上一幅照片所描述的;拐个弯,是美龄宫西侧的围墙,围墙上还留下了警戒电网的痕迹。整个大院子就是被这样的围墙所包围起来的。(3张接片)
这是从西向东拍摄的围墙。透过围墙可以看到,架在“警卫室”施工脚手架上的工程告示牌。
再看看上面两张照片,是大院北大门前的情景,均为从北向南拍摄: 上图,2013年3月拍摄,正在施工中。 下图,2013年12月拍摄,修缮完成,已经对外开放。注意:大门、围墙都没有了,据说这是遵照历史原貌的复原。 走近大院,迎面就是“警卫室”。看看下面的两张照片吧:
上图为施工中的“警卫室”,下图为完工后。 我还是老规矩,M9 35mm/2.0的轻便配置,遇到大的场景,且拍摄机位无法后退时,就拍接片。上面2幅照片均为5张竖拍的横接片。否则,你要另外携带超广角镜头,还要在现场来回更换镜头,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户外灰尘也大。
穿过“警卫室”,顺着中轴线,一路石阶上坡,来到了美龄宫的正门。正门在这座建筑的北面。这是夏季,北门正在施工中。
这是是冬季,大修完工后正门的局部。 让我们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看一看吧:
这是美龄宫的大厅,正在修缮的场景。上边一张由南向北拍摄;下边的照片是从西南方向拍摄的。
这间大厅,当年是宴请宾客的地方。对照上下图可以看到,大修时的大厅、竣工重新布置后的大厅。均为由东向西拍摄的。
这是大厅西侧的套间。上图是大修前的场景,墙上挂有一些政要在美龄宫活动的历史照片;下图是大修后,这里作为反映宋美龄一生的历史影视片播放观看的场所。
让我们从大修中来探秘“美龄宫”里的一些细节:
从上面两张图片可以看到大修时对楼梯部分采取的保护措施。
你看,80年前的地板龙骨,是这样建造的。踩在这样高度和厚度的龙骨铺设的地板上,“脚感”能一样吗? 不过,如果你想亲眼看到这个场景,只有等下一次的大修时,“开肠破肚”,一窥真容。
木结构的屋顶,俺不懂乱说的,看这样子再撑个100年也没问题。屋顶被拆开,光线透了进来。但是,你现在去美龄宫参观,肯定是看不到这个细节的咯。
这是房间墙壁内,管线布局和走向的细节。
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建筑内除了红砖砌筑的实墙外,有的房间采用这样的双面中空的木条,然后抹上墙灰,来作为隔断墙的。
屋檐、彩绘、钢窗……正在修缮中。
80年前原配的大大小小玻璃灯罩,大修中被从天花板上拆了下来,集中在这个储藏室里暂时保存。
正门墙上的壁灯也被包裹保护起来。
这些是历经了80年风雨侵蚀的屋顶琉璃瓦饰件。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外观为三层重檐山式宫殿,顶覆绿色琉璃瓦。
当我拍摄美龄宫正面(南面)的全景图时,还有一番周折呢。因为我平时一直是35mm的挂机头,当时退到平台最南端栏杆拍接片时,依然不能把整个建筑收进画面中。无奈,我又专门回去更换蔡司ZM25mm的镜头,跨骑在平台最南端的栏杆上,手持竖拍了5张接片,才有了这样的效果。 其实,应该感谢“尽孝”。因为我母亲在“美龄宫”对面的疗养院休养,我几乎隔天去陪伴她,碰巧发现了“美龄宫”在大修,也就萌发了这个拍摄项目,并且多次“身临其境”,这才留下了大修的“花絮”和历史的“碎片”。(下篇,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