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分享了iPhone默认短信铃声“三全音”诞生的故事,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iPhone的默认通话铃声——马林巴琴,这个同样“响”誉全球的声音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Quora上一位匿名用户讲述了“马林巴琴”诞生前前后后的故事。 2005年,那是诺基亚统治手机的时代,1902 guitar riff——这个家喻户晓的诺基亚默认铃声每天会响起18亿次。然而,乔布斯却非常厌恶这个铃声。当时,苹果正在秘密研发iPhone希望以高保真的音乐替代当时流行的低音质铃声和MIDI格式铃声。 当时,手机铃声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已经成为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重要业务,早年每首铃声甚至可以卖到5美元,但苹果从未将其作为iPhone的重要业务。 起初,乔布斯是允许iPhone用户使用iTunes音乐文件生成个性化的铃声的,但这同样意味着苹果得和音乐版权公司进行抗争。基于这样的压力,乔布斯决定在即将发布的iPhone中内置铃声。最终发布时共有25支铃声选入,这些铃声依然保留至今,其中就包括默认铃声——“马林巴琴”。 如果说乔布斯对诺基亚音乐铃声的排斥只是个人好恶,那么关于音乐不适合作为手机铃声的结论也有科学实验的支撑。贝尔实验室旗下的人为因素实验室曾做过大量关于铃声的实验,研究包括铃声的音质、音调、持续时间对大脑识别电话信号的影响。300次的实验结果表明,尽管音乐作为铃声非常悦耳,但测试对象通常需要一周事件才能习惯将其作为电话信号,并做出正确反应。 人耳的听力范围在2-4KHz之间,动态范围在0-96dB之间,因此铃声应该处于这个范围的中间位置。研究结果证明,具有节奏性、持续时间3到5秒的铃声更有利于大脑辨识。 2002年,苹果收购了一家名为Emgic的德国数字音频工作室,该工作室的支柱Gerhard Lengeling博士是一名有从医经历的数字音乐应用工程师,后来他成为苹果负责音乐软件工程的高级主管。著名的Logic Pro和GarageBand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开发的。 这位匿名作者称,Lengeling博士是苹果顶尖的技术天才之一,深受乔布斯的赏识,他定义了苹果产品中音频的高水准,而iPhone的25个内置铃声也深受其影响。 作者认为,马林巴琴具备了一支铃声应有的素质,符合贝尔实验室对理想铃声的定义,同时,它也符合乔布斯个人的审美取向。 这有一件有趣的事:2005年末,苹果发布了一套GarageBand的音色包,Symphony Orchestra Instruments,在音色单中就包括一个“管弦乐马林巴琴”。据说,有人尝试用GarageBand内置的音频源重做这个铃声,甚至没有人能听出它与原版“马林巴琴”的区别。所以,不少苹果内部员工都相信,Lengeling博士只是借助一台了Mac的GarageBand,就直接做出了iPhone经久不衰的默认铃声。 当然,苹果官方从没承认过这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