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麻育秧膜让机械插秧变轻松 [打印本頁]

作者: 766201564    時間: 2017-6-25 06:25
標題: 麻育秧膜让机械插秧变轻松
“看看,这些秧苗素质多好多结实,上机不散盘,插秧不用补苗,简直太省事了!”近日,黑龙江红兴隆农垦总局友谊农场三管区二站职工孙志国站在田埂上激动地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这些秧苗不但好而且返青快,尝到甜头的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一种麻育秧膜,这种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历经10余年研制而成,解决了机械插育秧易散秧、漏插、效率低和秧苗素质差等长期制约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大瓶颈问题。

“我们的麻育秧膜,让农民十分受益,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广速度快,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究员、麻育秧膜科研技术负责人王朝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一张膜的进化史

地膜的使用,可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因而得以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却成为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颗毒瘤,难以拔除。

如何减少白色污染,还大地绿色洁净,同时不会影响农业生产,是科学家们一直以来在思索的问题。1998年,王朝云在国外偶然接触到“麻地膜”这个概念,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科研探索之门,为破解“白色污染”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措施。

麻具有环保、可降解的优点,在我国产量很高,资源十分丰富。“传统塑料地膜膜下结水珠,易造成局部湿度过大,引起病害。相比之下,麻地膜膜下温度变化平缓、不结水珠、保水均匀、增产效果好,不仅无污染,降解后还可改良土壤,是一种良性循环。”王朝云说。

尽管麻地膜已经拥有满身的光环,但王朝云并不止步于此,他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麻地膜不光可以用于覆盖,在育草、育秧方面也具有发展优势。

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5亿亩以上,是水稻生产大国,随着劳动力持续减少,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必然趋势。然而,我国机插秧发展慢,到2015年才达38%,机插育秧难是制约水稻机械插秧推广的瓶颈。

我国的水稻机插率持续低位徘徊,主要归结于根系盘结差、难起秧、易散秧、运输难、秧苗损耗多、漏插率高、机插效率低、秧苗素质差影响产量等问题。

为保证秧苗具有足够的盘结力,农民往往盲目增大播种密度(120-150g/盘)、延长秧龄,而在高密度播种条件下,由于秧苗个体发育空间小,3叶期后秧苗素质迅速下降,较之稀播秧苗,其生长量显著变小,移栽后生长启动慢,分蘖起始节位提高,严重制约了机插水稻产量。

王朝云带领团队根据育秧的特性不断改良配方、改进生产工艺,经过大量试验,麻地膜的“姊妹产品”麻育秧膜应运而生。

农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麻育秧膜的出现,带来了一场机插育秧的革新。

绿色环保是麻育秧膜最基本的特性,用于水稻机插育秧基布易降解,一般在秧苗成毯时麻育秧膜纤维已经开始分解,插秧1个月后完全降解。

不仅如此,这张膜的吸水透气性好。“麻育秧膜采用了具有较强水分疏导能力的麻纤维,以干法成网工艺制得,表面未做拒水处理,具有较好的吸水透气性,垫铺于秧盘底面后可在育秧土底层形成一层较好的水—肥—气平衡环境。”王朝云介绍,增强盘根、通气增氧、均匀传导水肥、保肥、保温、保水六大功效大显神通。

由于麻纤维增强秧苗根系盘结力,不散盘,使得起秧、运秧、装秧和机插效率极大地提高。

在友谊农场的田里,一台插秧机正在作业,记者看到插秧机插秧整齐,而且不鼓包、不漏苗,告别了以往插秧机“丢三落四”的常态。据了解,传统插秧过程中需要6~7人,用了麻育秧膜后,可以省2~3人,不用人工补苗,秧苗损失少,每亩地少用3~5个盘秧,既省工也省钱。

不仅如此,增产效果也是十分显著。在不补苗的前提下,南方早稻增产10%以上,中稻增产8%左右,晚稻增产也很高。

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麻育秧膜越来越受到农民的喜爱。“我们说好不算好,要农民说好才是真的好。”王朝云一直坚信,农民的认可才是检验成果的重要标准。

为了获得真实的用户体验回馈,王朝云在湖北咸宁、湖南沅江等地免费向农民提供麻育秧膜,这个“免费”只有一个要求,需要农民回馈使用时的问题和经验。也正是有了这些宝贵的意见,使得产品不断更新升级。农民使用后反响很好,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希望可以出钱购买产品,这对王朝云是极大的鼓舞。

麻育秧膜及其在水稻机插育秧中的应用技术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该研究2014年通过农业部专家组评审。产品在湖南、黑龙江、湖北、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吉林、重庆、四川等10多个省区市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受到普遍欢迎。

购买并使用麻育秧膜的农民纷纷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友谊农场十管区七站农民黄世勇在自家大棚里表演起“摔秧”来,证明了的确不散盘;黑龙江虎林市虎头镇农户邢开德还展示了插秧后60天的根系对照效果,证明了苗壮素质好……此外,黑龙江通河、富锦、新发等地都得到了农民满意的反馈。

2016年,麻育秧膜水稻机插育秧应用面积继续快速增长,全国应用面积达1500万亩,农民增产增收15亿元以上。

别让好产品死在沙滩上

好的科研成果不应该被锁在抽屉里,应该充分实现产业化,让成果发挥更大效用,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这项技术依托哈尔滨井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井竹农业),在湖南、黑龙江、湖北、江西、广西、安徽等10余个省区市水稻产区进行机械插育秧大规模示范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达2000万亩。

“在企业眼里,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形成好产品,必然带来市场。”井竹农业董事长汪洪生说。

而且,一个高靶向科研成果能够快速产业化落地,转化为社会效益,与产学研很好的结合密不可分,科研院所与企业紧紧“绑”在一起,各自发挥强项,形成合力,让发展后劲十足。

在推广过程中,井竹农业采取了“县县建核心,乡镇插红旗,村村钉钉子”的模式,让产品和服务真正落到田间地头,落到农民手里。

以这种地毯式的渗透方式,井竹农业今年已在黑龙江开展了2300多场推广会,回访用户已超4000户,产品信息覆盖2000多万亩,形势喜人。

“麻育秧膜到了东北后大受好评,对于解决散盘等问题是‘特效药’,而且立竿见影,农民是真得益了。”汪洪生表示。

不过树大招风,广受好评的麻育秧膜难逃“假货”厄运。冒牌产品让推广屡屡受阻,这些“假货”以价格竞争的方式恶意入侵,坑了农民,也损害了产业链条。对此,汪洪生呼吁,农民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不散盘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农民的投入,应该看到长远利益,不要让冲锋陷阵的好产品死在沙滩上。

黑龙江是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高达85%,接下来,井竹农业将竭力克服各种困难,在黑龙江大面积推广。

“麻育秧膜生产应用潜力巨大,我们会不断优化产品,针对不同的气候和耕作习惯,改进配套技术,与全国各地专家协作,共同完善,使我们的产品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未来任重道远。”王朝云表示。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c.online/) Powered by Discuz! X2.5